南宁14年的金价_2014年金店黄金价格
1.用老凤祥造句(大约30个左右)
2.1586年的事件
3.天等县的自然资源
用老凤祥造句(大约30个左右)
1、在老凤祥传统行业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上海钻石交易所龙华加工区,已有14家相关企业入驻。
2、老凤祥银楼是半个世纪的百年老店了.
3、老凤祥银楼是国内唯一的由一个半世纪前相传至今的百年老店。
4、近日
有着167年历史的老字号老凤祥在上海多家门店举行“第24届老凤祥上海首饰博览会”活动。
5、老凤祥“传递爱”南非美钻节巡展活动现场。
6、那时的老凤祥
专做金银饰品
工序有准备、熔炼、拉丝、轧片、宝石管理、金银制作、镶嵌、抛镀等
施明德就是镶嵌的一把好手。
7、“母亲节”礼品表心意
老凤祥。
8、幸好
老凤祥拥有一批灵动、开拓、充满智慧、乐于创新的设计师。
9、11月7日
中华老字号老凤祥在南宁举行老凤祥品牌推介会。
10、自2013年5月至今
跟随国际金价涨跌的老凤祥的饰品金价也从近400元的高点跌至约330元。
11、在老凤祥型材礼品配套有限公司
笔者还听到了不少有关老凤祥铸模技术的故事。
12、镇海骆驼的老凤祥银楼里
店员们各自站在柜台里
看着门外的雨
三三两两地聊天。
13、前天晚上
在余姚
一条余姚泗门老凤祥银楼又被抢的消息在朋友圈里不停地刷屏
一时间议论纷纷。
14、上海老凤祥一位相关负责人也认为
这么多“周”姓珠宝品牌
对这些珠宝品牌自身不见得就有好处
因为品牌辨识度不高。
15、在琳琅满目的参赛作品中
老凤祥获得“3金2银1优秀”的好成绩。
16、中秋节来临之际
为庆祝老凤祥入驻金鑫珠宝16周年
老凤祥饰品推出前所未有的优惠幅度。
17、老凤祥豫园股价逆势下跌
老凤祥。
18、为了庆祝洛阳老凤祥银楼开业百天盛宴
4月19日上午10点
老凤祥品牌形象代言人、“白娘子”赵雅芝将来到洛阳
出席洛阳老凤祥银楼的百天庆典。
19、怀化网友杨**购买了一条“老凤祥”金项链
买回来佩戴仅2天就出现了断裂。
20、昨日
南都记者从厚街获悉
前三季度
厚街成功引进了上海老凤祥、劭安鞋业、佳润家具等内资项目72宗
比去年同期增加31宗
增幅近半;协议投资额39。
21、有着“彩虹女神”美名的球根鸢尾正在盛开
成为正在举行的“老凤祥”2014上海花展的“周明星”花卉。
21、是一部
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22、5月23日晚8点20分左右
宿迁市幸福路新天地百货楼下的老凤祥银楼遭一“蒙面男”抢劫。
23、昨天
几十位市民接连打来电话
告知家中也珍藏着这样的纪念戒指
除了宝庆银楼发行的V字方形戒
还有南京老天宝的V字戒、上海老凤祥的圈戒等等。
1586年的事件
曲迁乔疏陈纳粮召买事宜
万历十四年(1586)二月初二日,工科给事中曲迁乔等人疏陈纳粮召买二事:一、官解十字等库钱粮,解送本色的,亦应予收纳,不许官商暗中设计阻拦扰害。二、召买物料。国家设立内库,专受四方贡物,以备取用,岁有定额,相沿至今二百余年,从未闻不足使用的。嘉靖、隆庆间一时或有召买,但为数不多。臣等查自万历元年至十三年供用库约该价银十三万八千零七十四两、甲字库价银三万四千八百四十两、丁字库价银二十五万五千二百五十七两、承运库价银二十八万二千八百二十三两、丙字库丝绵价银三万九千八百九十二两两、银价局金价银二万三千六百零三两,通共价银七十七万四千四百八十九两(注:应为七十七万八千四百八十九两)。供用等库的香蜡银朱铜锡油漆丝绵等料,假如管库者注意节约,不仅不乏使用,而且香蜡铜锡油漆诸物足够使用二、三十年,丝绵等物亦够十余年之用。掌库者往往动以缺乏为词,不知器用贮于何所,给何人,而屡行召买。此不可不查。请令司礼监将各项召买物料逐一开明,核实,是否真有缺欠?有无违反定额?要一一比较明白。并请严令各库内官诚心体国,不得随便奏请购买物料。神宗令各库“今后加意节省,不许妄费”。
徐贞明奏开京东水田
万历三年(1775)二月工科给事中徐贞明,疏请开畿内和京东水利:国家定都北京,而粮食皆仰给东南,此非长远根本之计。畿辅诸府,或支河所经,或泉水自出,亦皆足以灌溉农田。北人未习水利,惟苦水害,不知水害未除,正由水利未兴。京东今自永平、滦州抵沧州之境,地皆萑苇,土实肥沃。若招抚南人筑塘积水,北起辽海,南至青齐,皆可成良田。待取得成效再逐步推广到河南、山东、陕西。如此则东南漕粮可减,而西北储蓄常充,国计民生永无忧虑。徐贞明疏上,工部尚书郭朝宾以“水田劳民”为由,事遂搁置。其后他在通州潞河写成《潞水客谈》,论述北方大兴水利的好处。兵部尚书谭纶对此赞不绝口中。后来,顺天巡抚张国颜等人在蓟州、永平、丰润、玉田进行试验的结果也都证明了行之有效。及徐贞明还朝,言官又力持其说可行,特疏推荐。万历十三年三月,神宗超迁他为尚宝司少卿,规划京东水田开水事宜。同年九月,神宗任徐贞明兼监察御史领垦田事。至万历十四年二月,已垦田三万九千余亩。太监、勋戚,恐水田兴而己失利,争言不便,极力阻挠,神宗遂改变主张,执意不让继续开发京东水田。
神宗下诏求言
万历十四年(1586)三月初三日,神宗以天象异常下诏求言,要廷臣直言时政,凡有妨害民生者,允许各衙门明白条具,奏请定夺,以仰回天意,以遂民生,共享天下太平之治。员外郎李懋桧、郎中刘复初等,争言皇贵妃及恭妃册封事。神宗却勃然大怒,欲从重惩治。廷臣并没有因此而恐惧,上疏言事者仍络绎不绝。同月初八日,神宗又以内阁大臣申时行的奏请,命令各衙门上疏言事,只能局限于本衙门的职责,并由各衙门的长官有选择地进呈,不得直接进入。言者为此竞相指斥宫廷,攻击内阁,晚明门户之祸自是大起。
申时行论安民之要
万历十四年(1586)三月初五日大学士申时行疏言安民之策,说今有四害,一是催科赋税急迫,二是征派不断加增,三是刑狱日益繁多,四是用度日趋侈靡。民生未安,治效不见。其因有二:一是上下政见不一,二是诏令不行。不仅害民生,且害国家。今欲安民治道,必须“可行则行,当止即止”,不能该行而不行,当止而不止。而欲使诏令之行,则必须从严稽查纠察,不准拖延玩怠,杜绝送礼托情,明确职责,从严治官。同时,在朝廷,痛加节省费用;在民间,大力开垦荒田,禁止权豪势要之家侵占民业。
郭应聘致仕
郭应聘(1520-1586),字君宾,号华溪,福建莆田县人。由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历户部主事、郎中、南宁知府、威茂兵备副使、广东参议、广西按察使与左右布政使,以讨平古田农民起义,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继以进剿府江等处各族起义,升都御史,总督两广。万历初政,以郭应聘讨伐两广人民起义有功,进其为兵部右侍郎。万历二年(1574),召为户部右侍郎。万历八年起改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终南京兵部尚书。十四年四月初四日致仕。于同年十一月初二日卒,年六十七,赠太子少保,谥襄靖。
毕锵致仕
毕锵(1517-1608),字廷鸣,号松坡,南直石埭县(在今安徽池州地区)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官刑部主事、郎中、浙江提学副使、广西右参政、按察使、湖广左布政使、应天府尹、南京户部右侍郎。自万历四年(1576)起官南京户部尚书。时神宗下诏求言,毕锵疏言九:锦衣旗校至一万七千四百余人,内府诸监局匠役数亦如是,此冗食之尤,宜屏除冒滥。州县丈田滋弊亦更改。至于袍服锦绮,岁有积余,何烦频织。天灯费钜万,尤不应该。冗滥不可不裁,*巧不可不革。毕锵所奏,多为切要之事,但由于皇帝左右从中阻挠,不能尽行。万历十四年五月二十日,毕锵以年老致仕。万历三十六年卒,年九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恭介。
袁洪愈严禁边将隐占屯田
南京礼部尚书袁洪愈疏言:以往由于屯政修举,故沿边兵马之费取于民运盐课屯田而能自给自足。自从屯政败坏,田额旧籍紊乱无存以来,将领不尽心督责、军士游惰成风,间有贫苦的士兵开垦尺寸之地,尚未收成入口,而已先报官增收税银,使之不沾实惠。更有甚者,不才将领还将肥沃的屯田公然侵占,坐夺田亩之利。致使屯田荒芜,兵饷不足,盐法不行,商人受困。请申令各边总督、巡抚诸臣共图长久之计,将屯田、盐法悉心区划,清查屯地,旧有的照旧征税,新开垦永免起科。同时招抚商人,愿自备工本到他处开垦屯田中盐者,听其募人垦植、输纳本色。不许将领隐占屯田、势豪侵吞盐利,阻坏盐法。以期屯盐相济,边疆永固。此疏经户部相应拟议并经神宗允准,于万历十四年(1586)七月初八日由户部答复批准施行。
赵用贤疏言江南赋税征收诸弊
万历十四年(1586)七月十六日,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赵用贤奏:天下财赋,东南居其半。而嘉、湖、杭、苏、松、常六府,又居东南十分之六,其他舟车诸费又六倍于他处,东南实为天下财赋之源。而自数年以来,拖欠钱粮日多,小民嗷嗷,十室九空。原因不独在征赋之日增,而在科派之无别,使重者益重;其弊不独在征输之日急,而在隐漏之多端,使困者益困。其中主要的有,田赋之数、混派之弊,征税之则,蠲免之条、偏重之派,派剩之目,白粮之运,兵饷之实,折银之例,荐积之重,荒田之核,征敛之欺,经役之累,积谷之例等。神宗降旨:地方赋役,果有情弊,该抚、按官自当查奏。原籍官员如何从未奏请,显是徇私沽名。近来各处奏报全不为公,专一市私恩取直誉。再有如此,治罪不宥。
卢洪春冒死上疏劝神宗勤政
万历十四年(1586)十月初五日,礼部主事卢洪春上疏:陛下自九月望后连日免朝,前日又下诏说头眩体虚,暂罢朝讲。连祭太庙,都遣官代行。陛下年轻力壮,诸病症皆不应有,不应有而有之,上伤圣母之心,下骇臣民之听,且废祖宗大典,臣不知陛下何以能自安。又前月二十六日传旨免朝时,已是议论纷纷,都说是陛下自己骑马伤额,却引疾自讳,欺骗别人。果系骑马伤额,不过是一时娱乐所致,其害犹浅。如果像陛下自己说的是患病,那就是日夜作饮纵乐造成的,为害就深了。陛下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身居九理,外廷就什么都不知道。陛下平日遇到歌功颂德的必多喜,碰到劝谏的必多怒,一涉及到宫廷的事,立即严厉谴责。谁肯直言以触及讳忌,以生不测之祸。群臣如此谨慎小心,敢怒不敢言,并非主上之福。望陛下以宗社为重,不要文过饰非,掩人耳目。奏疏送上,神宗斥之悖妄,大怒不解,命拟旨治罪。遂予廷杖六十,革职为民。
张隹胤致仕
张隹胤(1527-1588),字肖甫,号崌崃山人,四川铜梁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由知县,历按察使。隆庆五年(1571)冬,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平息安庆兵变,迁南京光禄寺卿,进右副都御史。万历七年(1579)起,历任宣府巡抚、浙江巡抚,平杭州兵变、民变,加右都御史。不久,拜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进太子太保。万历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致仕。归二年死,年六十二,赠太子少保,谥襄宪。张隹胤工诗、文,尝与文学家王世贞诸人唱酬,为嘉靖“七子”之一。有《崌崃山房集》。
天等县的自然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263179亩,1980年有耕地393137亩,占总面积12%,其中水田201785亩,旱地191352亩;园地7655亩,占0.2%;林地664419亩1974年林业普查数,占20.4%;树林地115750亩,占3.6%;牧地499190亩,占15.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1510亩,占1.6%;交通用地20759亩,占0.6%;水域46572亩,占1.4%;荒山荒地1464196亩,占44.9%。
1981年至1985年间,全县城镇建设占用耕地213.57亩,乡村建设占用耕地914.15亩,共计1127.72亩。1985年,全县耕地面积389416亩,比1980年减少3721亩。1985年,全县有难利用的荒山荒地81.04万亩,占荒山荒地的56.86%;可利用的61.49万亩,占43.14%,人均1.67亩。可利用的荒山荒地中,宜农荒地5.46万亩,占荒山荒地的3.83%,人均0.15亩;宜林荒地33.49万亩,占23.5%;人均0.91亩;宜牧荒地22.54万亩,占15.81%,人均0.61亩。 天等县六条主要河流的补给,主要仰赖于大气降水。年平均径流深度为658.8毫米,径流系数为0.3至0.5,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3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3890立方米,约为自治区人均占有量5310立方米的73%,比全国人均占有量2700立方米高44%。1985年全县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后能提供使用的水量为4.66亿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的32.6%实际效益较差,另外,境内地下水富水区天然补给量为3亿立方米左右,枯水期总流量为8.31立方米/秒,平水期总流量为33.03立方米/秒。但地下水在峰丛洼地区域埋藏较深,不易开发利用。县内径流年内分配不均,5月至9月比较集中,约占全年的75%左右,枯水年春旱特别严重。境内岩溶地貌占77.4%,地表河溪少,多年平均降水量虽不少,但降水大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山高水深的局面,特别是进结、驮堪等乡镇的石山地区,水资源尤为缺乏。
天等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644千瓦包括借大新县稔底建电站可开发量7200千瓦在内,1985年已装机9004.9千瓦包括稔底电站已装机4800千瓦在内,尚可开发利用7639千瓦。 天等县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
1980年社会总产值8334万元,农业占69.15%;1985年8744万元,农业占60.72%;1987年13941万元,农业占61.97%。
工农业总产值,1978年6954.2万元,其中农业占82.87%。1985年比1978年下降3.54%,其中农业占79.14%,下降7.88%。1987年比1978年增长17.20%,其中农业占73.63%,增长4.13%。
农业内部,1978年种植业产值382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34%。1985年种植业产值303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7.09%,比1978年下降20.72%。1987年种植业产值477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5.32%,比1978年增长25.01%。
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1950年至1985年,粮食播种面积占种植业播种面积90%以上的有26年,将近90%的有10年。1978年粮食作物收入1992.9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9.40%。1985年粮食作物收入1652.4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54.87%,比1978年减少17.09%。1987年粮食作物收入2842.1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64.46%,比1978年增长42.61%。
天等县的粮食生产几经起伏。1959年以前,连年上升,1960年后连年下降,直到1971年才恢复并超过1959年的水平。以后逐年上升,到1982年发生了历史性突破。可1983年后又出现滑坡现象。1985年回到1971年的水平。
天等县种植业生产的粮食,1953年至1987年,除了为天等人民提供必要的口粮外,还纯调出5577万公斤,已减去纯调入的2948万公斤,直接为天等县工业提供的原料,占国营工业总产值的58%;天等商业部门经营的工业品,几乎全部销往农村;县财政收入60%直接间接来自农业。 清末,手工业主要有榨油、酿酒、编织、染织、铸造、裁缝、木工、打铁、首饰、弹棉、补锅、草绳、烧石灰、纱纸、土布等。手工业者多数集中圩镇。向武土州祥村、贵村和今把荷的上万村一带有人淘金。民国4年1915年广西省诚泰、福利2公司于向都县嘉平、样村承领开采沙金矿、红锑矿,因价格低而停办。
天等县有犁头出于北区之鹿马、那隆、陇敏三村,每年约出千把,远销至隆安、添等及果化等处。每年还外出凿石均有三四千人,主要是建筑桥梁、石具、墓碑和雕刻等。南宁、镇南、田南各县及安南、暹罗两国无不有其足迹。以西区下州村百余户此工最为擅长人物花鸟,凿刻毕肖。又北区之上元百余户、铣村六七十户,其村人能造簪环首饰,长于银工。西区之更训、容正两村长于铁工,刀枪均能制造。
1922年,龙茗县年产添等空心面线86万斤,镇结产20万斤,向都县产50万斤。添等空心面线最优,曾远销香港、广州。
1923年向都县都康年产南粉10万斤,龙茗县产150万斤,向都凝圩编织草席、草帽出售每年约有千把只张。镇结县铣村个体户产纱纸18万斤,产值3600元国币。向都县汉洞村产纱纸400斤,产值150元。龙茗县会荣村也有纱纸出售。
1926年,镇结县油桐产量3.8万斤,龙茗县产6.9万斤,向都县产6万斤。29年镇结县油桐产量增至4.28万斤,龙茗县增至27.07万斤,向都县增至13.56万斤。1948年3县有油桐榨坊15家,每家年榨油籽50至60万斤,产出桐油30万多斤,销往果化10万斤,其余在本地销售作灯油及涂料。油桐榨坊主要集中龙茗县士林村,镇结县岩造村,向都县平究村。1935年向都第二区之祥屯及第七区之加平村与雷平县交界之陇吼岭发现金矿,当地个体户淘沙采之,颇有收获,尤其陇吼岭采获颇多。
解放后,向都镇金洞乡一带仍有人淘金,开采红锑矿。因金价低,以开采红锑矿为主。进结、进远、都康等乡镇的石工匠,每年均有一二千人外出。进远乡政州村常有三四百名铁匠到外地打铁。进结镇民元村有百余名银匠到那坡县及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专铸首饰。天等镇会荣屯、进结镇铣屯、向都镇汉洞仍生产纱纸,在县内出售。
1949年工业总产值35.2万元,全是传统手工业。1954年11月,在添等镇太平街建立县火力发电厂,供机关、医院照明。1955年建天等酒厂。
1956年成立会荣纱纸手工业合作社,同年转为国营天等造纸厂,1961年下马。同年个体手工业者组成铁器生产合作社,职工17人,后改为农机具厂。1972年购置车床等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同年县财政投资建立天等火电厂。
1958年6月组织3000名民工,手工开采东平锰矿,1962年下马,1966年复办。10月,在驮堪建钢铁厂,在龙胜、龙茗、天等、都康、进结、东平等地建炼铁高炉162个,土炉939个,小窑炉1158个。上马人数46931人,砍伐木材93534吨烧炭,炼出结铁4367吨,生铁361吨,次年12月下马。同年5月,县财政投资10万元办金矿场,1960年下马。同年,于向都万福寺建炸药厂,1961年下马,1970年1月再上马,生产民用硝氨、木糠炸药,因产品无销路,1980年11月下马。5月,进结、向都、龙茗、天等铁器社和进结犁头合作社组成农机具厂。同年,于县城西北部建立与酒厂合并、统一核算的糖厂,1971年扩建,日榨甘蔗50吨。1982年并入胜利糖厂。5月,石印社转为县印刷生产合作社,12月改名新英县印刷厂。1960年8月改为天等县印刷厂。这一年上马的还有农机修造厂、化肥厂、金矿、硫磺矿、磷矿、东平锰矿、砖瓦厂、淀粉厂、炸药厂、陶器厂、纺织厂、炼油厂、皮革厂集体,除了农机修造厂、东平锰矿之外,1961年全部下马。
1963年7月兴建天等县第一个水电站,新屯水电站。1966年8月县财政投资2万元兴建天等磷肥厂,1968年投产,1975年产值发展到97.74万元。产品除在本县销往外,还销往武鸣、隆安、邕宁等县。1980年12月因燃料短缺,质量低而停产。
1968年,磷肥厂附设水泥生产车间,试产矿渣水泥。1981年磷肥厂下马,转产水泥,改为天等县水泥厂。1969年11月建天等县制药厂。
1971年建木器厂。1984年因原材料缺乏和经营管理不善,亏损下马。
1973年7月县财政投资450万元,建天等氮肥厂。1981年3月停产。从投产至停产共生产合成氨6233吨,碳铵30197吨,总亏损153.92万元。因煤炭运输线过长,连年亏损而转为淀粉厂,部份设备无偿调给隆安氮肥厂。1974年7月,南宁地区轴承厂迁往扶绥县,天等县利用留下的设备建天等汽车修配厂。
1975年自治区财政厅拨款180万元,办磷矿场。至1979年共产磷肥12.59万吨,产值115.35万元。除满足天等县需要外,还销往鹿寨、明阳、马山、横县等地。因品位低13℃以下,运输线长,成本高,亏损大,而于1980年停产。
1976年10月投资755万元,由县农业建设兵团3000名民兵施工,兴建稔底水电站,1980年8月一级站两台机组投产,1985年11月二级站两台机组也投产。
1977年8月县财政拨款138.32万元,兴建平尧下段水电站,1982年竣工,因设备和电线被偷,未能投产发电。1981年11月投资803.37万元,立项兴建日榨650吨的胜利糖厂,1982年12月投产。
1982年1月兴建天等食品厂。
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399万元,比1949年35.2万元增长38.74倍,比1978年1191.2万元增长17.4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锰矿18783吨集体、淀粉211吨、电力858万度、干粉6吨、人力打谷机300台,桂龙膏11.84万支、碾米机7台、桂龙酒1.38万瓶、破碎机99台、半夏止咳糖浆2000瓶、粉碎机89台集体、油箱1681只、粉丝33吨、档案箱677只集体。水泥2368吨、糕点59吨、木材1168立方米、酒精329吨、机制糖2362吨、混合酒216吨。全县国营工业建立了电力、冶金、机械、建材、食品、印刷和制药7个独立核算工业行业,职工1011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26人。固定资产原值2627.2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233.21万元,工业总产值829万元,销售收入674.55万元,销售税金75.23万元,利润总额51.99万元。各行业产值占国营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电力56.62万元占8.48%、冶金103.30万元占15.47%、机械45.21万元占6.77%、建材12.08万元占1.81%、食品419.05万元占62.77%、印刷16.88万元占2.53%、制药14.48万元占2.17%。较大的国营厂矿场,有县酒厂、东平锰矿场、农机修造厂、胜利糖厂、水泥厂、印刷广、制药厂、汽车修配厂、食品厂和稔底水电站、平尧水电站、辽乐水电站。其中胜利糖厂产值269.11万元,占国营工业总产值的32.46%,东平锰矿场产值103.30万元,占12.43%,天等发电网产值66.9万元,占8.07%。 清光结二十一年1895年,每逢圩日有广东罗定和广西宾州等地小贩在圩镇来回摆摊,销售小工业品。
民国22年1933年,本地人开设小铺店9间,经营油盐、烟茶、纸张,笔墨、药材等。1934年,镇结县镇结街有坐商15家,其中陈崇记有资金1万元国币,宝隆有资金0.5万元,其他铺店有资金0.2万元左右。向都县中和街有坐商19家,其中荣珍有资金0.7万元,谭荣兴有资金0.4万元,其他小铺店有资金0.3万元左右。龙茗县坐店19家,其中祥兴有资金0.2万元左右,经营布匹、杂货、烟酒、油盐、酱醋、药材、陶瓷等。
1952年,建立国营贸易组和供销合作社。1953年成立国营天等贸易支公司,供销系统也先后成立县采购推销经理部和基层供销合作社。当年支公司和供销社收购农副产品7.1万元和27.3万元,商品销售43.4万元和34.1万元。主要经营的农副产品有生猪、土糖、桐籽仁、桐油、八角、茴油等,工业品有棉布、棉纱、毛巾、肥皂、火柴、煤油、食盐等。
1954年,实行棉花统购和棉布统销,凭票供应。以后,扩大到家禽和生猪的派购。私营商业纳入批购、经销、代销轨道,行政上由商业局管理,批发进货与国营销售价格相同,购进商品只允许五金、小百货和文化用品。1956年,掀起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个体商业按行业组成1间公私合营药店参加该店的有瑞堂、万回春、坛寿堂、安生堂4间药店,资金约0.2万元,没有雇工,32个合作店组。
1957年4月,成立民族贸易管理局,对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实行统一领导,全县共16个核算单位,有职工793人。全年商业和供销系统商品纯购进153.4万元,纯销售360.5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88.9%,合作商店占11.1%。
1958年县供销社与商业局合并办公,基层供销社改为国营商店。商业体制、机构变动频繁,经营管理混乱。为支援大办钢铁和大办水利,各商店抽调人员参加炼钢铁、修水利,留守营业人员大力收购废旧生铁、锅头、锰矿石、木材、木料、木炭,支援炼钢第一线;大力收购农副土特产品,预付资金126万元。当年野生纤维、淀粉产品积压30多万元,红树皮报损4.83万元,沙梨、生姜等霉变损失1.5万元,从都安县运回的猪仔因管理不善死亡1000多头,损失2.5万元。全县20个核算单位,有18个亏损,共亏损21.27万元含县以下商店。当年,取消农贸市场。
1960年,商品紧缺,粮、油、棉、肉供应紧张,出现商品“走后门”的现象。县人民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生活最低限度的需要,打击投机倒把,规定猪肉、食糖、香烟、酒类实行计划分配,凭证供应,部份商品则高价出售,以缓解矛盾。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分开,挂两个牌子,分两套人马,合署办公;恢复合作店组,个体商贩实行代购、代销。当年获利28.08万元。
1963年1月,国营商业与供销社正式分开,明确商业局领导国营商业企业,恢复工业品、副食品、五金、医药、饮食服务公司;县供销社把28个基层供销社并为10个区供销社。同时,恢复集市贸易,放宽部分二、三类农副产品范围。1964年,全县市场出现繁荣,物价趋于稳定,大部分商品供应得到缓解,逐步取消高价商品,转为平价凭证供应。
1966年至1967年“”开始,社会治安混乱,交通运输阻塞,商品短缺,购销萎缩,商品纯购进和纯销售分别比1965年下降11.8%和1.3%。商业机构不稳定,也影响了商业的发展。1966年亏损3.3万元,1967年亏损增至10.1万元。1968年下半年至1969年撤消县商业局和供销社,代之以县贸易服务组,主管全县商业和供销社工作。1972年6月县贸易服务组改为商业局。1973年,各公社商业供销服务站改为供销合作社。
1976年大打“批资批修总体战”,掀起批判“资本主义”高潮,反对“自留地商品化”,批“野马副业”,把社员自留地种的青菜和经济作物,家庭多饲养的畜禽以及上山采收的野生土特产品,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外出搞副业的戴上搞“野马副业”的帽子加以斗争。有些生产队规定每农户养鸡不得超过5只;进结公社派出干警追回搞“野马副业”的人员,仅高州大队就追回45人;搞“野马副业”的骨干分子在公社、大队被轮流批斗。1975年和1976年全县国营商业和供销系统购销额停滞不前,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分别比1974年的690.2万元下降16%和13.4%。
1979年3月,恢复县供销社。商业局主管百货、五金、糖业烟酒、药材、食品、饮食服务公司和合作总店后改为综合公司,县供销社领导土产、农资公司和各基层供销社。
1987年,全县国营、集体、个体商业网点有2999个其中零售网点2844个,从业人员4724人。属国营商业含粮食、物资、农机、图书93个750人;集体商业含供销社25个646人;个体商业2652户3328人。全县平均133人有1个零售网点,平均286人有1个饮食服务网点。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遍及全县城乡,方便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