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还会再跌吗_原油价格还能坚持多久了
1.现在已经很少听说“石油枯竭”的说法了,地球还剩多少石油?
2.现货原油报价准则是什么?
3.未来十年中国的国民经济会提高多少?
现在已经很少听说“石油枯竭”的说法了,地球还剩多少石油?
21世纪初,一部分人开始预感到人类 社会 当中的石油资源已经面临枯竭。认为 到本世纪中叶,石油产量将大幅度的减少,因此抛出了所谓的石油峰值理论。
通常意义上,传统的油气资源由海上和陆上两种方式开采。开采中通过一些自然压力或者人为手段向油井中注水,注气从而迫使石油浮出水面进行开采。
客观上看石油峰值理论有一定的道理,但从更深层次上看它却并不适用于一些非常规的能源。像如今的一些油页岩、紧缩岩甚至是一些近海地区的石油资源都并不适用于石油峰值舆论。
实际上,石油峰值理论的支持者也并不是肯定的认为石油资源会在短时间内耗尽,从而导致全球的能源紧张危机。相反在他们看来,容易开采的油田将在顶峰之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而原油价格则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中上涨的趋势,在未来随着中国、印度,南非的一些新兴市场的不断崛起,未来石油价格还将有可能进一步的上涨。
虽然说石油峰值理论并不意味着在未来油气资源的价格会上涨到令人却步的程度,然后必须肯定的是在未来石油资源的价格也将与现代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涨幅。而以前廉价油料时期也将一去不复返。
作为石油峰值理论,其中最大的一个核心就是如何计算出地球未来石油能源的产量。
因此它更多的像是一个数字 游戏 ,除了需要了解过去人类 社会 所需要的石油总量,还需要对当前人类石油生产量做一个详细的计算。对人类目前已知的全球石油储量做一个统计,虽然说在过去人们经常能够很轻易地得到石油的产量报告。
然而近年来对于各国石油资源的统计报告却是知之甚少,许多国家甚至将本国油气资源的储量当作是高度机密。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无法知晓,早在2010年国际能源署的年度《世界能源展望》就做过推测。
全球常规原油产量的峰值可能发生在2006年,当时日产量为7000万桶。
石油作为目前人类 社会 最主要的能源来源,那么一旦未来没有了石油又会发生什么呢?首先,目前人类已知的各种基础交通工具和生产 社会 建设都是高度依赖石油资源的。一旦石油资源面临枯竭,那么短时间内人类将无法适应这一情况。
据相关资料统计,从1965年到2005年人类对原油需求量提高了2.5倍。而我们使用的天然气也是1965年的三倍,煤炭也是1965年的两倍之多。由此可见至少在目前人的 社会 ,依旧高度依赖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
特别是石油, 除了基本上经过提炼之后能够产生汽油之外,其剩余的相关衍生品也是人类当中所不可或缺的存在 。如我们生活当中的食品、材料、衣服、电脑、手机、药品等都直接或间接地需要原油和其他化石燃料进行部分生产或运输。
甚至是像天然气这样的一些资源,还是人类制造领域的重要原料。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这些不可再生资源,人类的生存都将面临一个极大的挑战。
如人类目前的机械工具,小到一个摩托车,大到一艘航空母舰无一例外地都需要石油。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石油这一主要的动力来源,人类的交通工具将会面临全面的停滞,这样的后果也是不可想象的。
近年来随着石油地位的越来越凸显,许多人也开始纷纷猜测:地球如今的石油资源,能否坚持人类 社会 的发展石油,真的会被人类所消耗殆尽吗?
实际上,客观上看石油等矿产资源被人类 社会 消耗殆尽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少的。从上文我们也可以知道, 如今人类 社会 更多的开采的更是比较容易开采的油气资源 ,而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矿产油气资源,人类迄今都没有进行过多的开采。
在未来,随着这些比较容易开采的油气资源消耗殆尽,那么人类未来也必将会想办法来进一步开采。这些难度相对较高的黑色能源资源,要知道只要有需要就会有利益。也将会触动人类 社会 生产的不断变革,从而促使人类对自然能源的不断 探索 和开采。
在此之前英国石油公司的《世界能源统计评论》就曾做过估计。 目前人类 社会 的石油储量已经能够维持到2070年这个时间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石油储量是取决于人类目前现有的开采工具而进行的一个判断。
随着 社会 的不断变革,但未来人类对能源开采工具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类未来石油的储量也有可能进一步的刷新。然而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依旧不能够完全放松警惕。虽然说地球上目前还有众多人类没有开采的能源资源,然而这些矿产资源并不是全部都能被人类所利用。
例如在全球能源储备当中,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利用率较低,甚至无法被利用的中油和酸油。而这些能源资源人类要想提炼它们就需要消费高昂的成本。
虽然在之前有传言人类底下有众多的页岩油,然而这种物质也由于其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昂实际上真正能完全被人类所使用还需要非常长的一个时间。以至于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都无法真正地利用页岩油。
著名的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曾在俄罗斯无机化石油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理论。在他看来:地球地壳当中富含很多碳,某些条件下他们又可以转化为碳氢化物,这又与石油当中所含的物质相同。因此在他看来,地球未来也会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石油资源。
在他看来太阳系各个行星当中都有大量的碳,而行星形成的原始物质当中都富含大量的碳氢化合物。而据他估计, 目前仅渗入地球表面的碳氢化合物数量就足够人类 社会 用2000万年的时间 。当然如果随着未来人类 社会 开采技术的进步,那么这一时间还将有可能进一步的延长。
从上述的观点当中不难可以看出,他对人类未来石油等矿产资源储量依旧是十分乐观的。未来石油的供应量将很可能远远超过需求量。
现如今人类 社会 为取代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地位,纷纷开展了一系列如核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度。
虽然从目前的市场份额来看,石油和天然气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在世界能源市场依旧是占据着主要部分。然而 如今世界多国都已经开始纷纷的倡导使用新能源 ,而这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各国人民对新能源的兴趣和支持。
以美国为例,虽然说如今的新能源受到了美国政府高度的重视。但在美国能源市场上80%以上的人员还是主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
而新能源在使用效率和成本上都要大大高于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虽然说政府靠着一系列的补助和财政支持试图增加消费者们进一步选择新能源。
但根据经济学的供求规律来看,这是将价格推低到与石油等矿产资源相竞争的态度。这将使得众多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代替品开始持续地蓬勃发展。
未来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发展究竟如何,我们目前依旧是无法预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更多的方法来更有效地利用这些矿产资源到2070年。
届时随着人类 社会 的不断进步和开采能源手段技术的发展,人类或许又会将找到一个新的方式来开采地球上的矿物能源。
石油顶峰理论迄今为止已经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讨论,在一部分狂热的支持者看来:随着油价的上涨和石油产量的降低,在21世纪中叶人类 社会 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以石油为基础的经济将在21世纪中叶受到彻底的瓦解 ,而人类对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届时也将逐渐地减少,从而更多的使用高效清洁的能源来代替。那么事实又真是如此吗?
现货原油报价准则是什么?
现货原油报价原则: 交易所以布伦特原油市场价格为基础,综合本国原油市场价格及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兑美元基准汇率,连续报出现货原油的人民币中间指导价。
1、原油交易先学习、后行动
一些现货原油交易新手常犯的错误,就是在进入市场时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他们对市场不甚了了。他们从不肯花点时间观察一下市场是如何动作的,然后再拿他们的钱去冒险。通常人们做一件事情,总要先观察,后行动。如果你要学跳舞,你就得先看看人家是怎样跳的,然后你再去试一下。但是进入市场的人,有百分之八十在12个月以后都会停止交易。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投资者应该认真地审视他们的交易系统的每一个细节,要明白这个系统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可能成功的各种方式。一些成功的投资者所以能在石油行业中长期坚持下来,是因为他们喜欢交易。他们不让赚大钱的欲望搅乱他们的交易决断。一些成功的原油投资者认为,一心想赚大钱不是现货原油交易的好动机。
如果使用交易系统进行交易,就应该对交易系统进行反复的测试,以便确定有多大的赔钱的概率。他们必须知道他们在方法论上的优势,工作习惯上的优势以及专业化方面的优势。假如他们无法知道这些优势,他们将冒极大的风险。
2、原油现货交易要及时减少损失
遭到亏损时要当机立断,中止交易,减少损失;当你的交易头寸得到盈利时,就让它进一步增长,这是一个古老的信条。很多投资者重复这个信条。很多新手常犯的毛病是赔钱的头寸抓住不放,他们想市场会逆转。当他们的头寸一得到盈利的过早出市。他们过于急切地得到初步的盈利,而失去了使盈利进一步增长的机会。他们生怕已经到手的利润跑掉。成功的投资者总是利用少量赚钱的交易来补偿一些小额的亏损。新手的通常心理趋势是一有盈利就赶快出市,见好就收,而不是让利润继续增长。后者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投资新手要学会克制满足于小额利润的欲望。
3、原油交易管理好你的资金
资深的投资者建议规定一个准备冒风险的资金百分比。这种可以承受风险的资金百分比可以是2%或3%,永远也不要改变这个百分比。保持持之以恒的投资组合的风险百分比是十分重要的一条准则,有些原油交易新手认为一两笔交易就可以赚一大笔钱,是骗他们自己,这正是专业投资者和业余投资者的一大区别。这是对亏损的管理。对自己的资金规定一个可冒风险的百分比,可以在连续亏损的情况下缩小交易规模,保持资本,限制其亏损的程度,由于交易的合约数量减少,资金的抽出也可以有个限度。这样就可以做到交易规模同资本的规模相一致。有些新手遇到头寸亏损时,常常会经不起一种诱惑:用更大的资本来冒险,盼望扭转亏损局面。越是冒更大的险,亏损也越大,为了使你的头寸成为有盈利的头寸,你就应该使这笔头寸持续下去,合理的资金管理是分散风险。
未来十年中国的国民经济会提高多少?
新中国即将迎来六十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走向,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中国银行(601988,股吧)(601988,股吧)业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了全方位预测。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 推荐阅读 谢国忠:通胀终结中国房市泡沫 2012年将破灭 高房价 转型最大拦路虎 时寒冰:大道至简把握准投资趋势 叶檀:今年投资取向发生重大变化 周婷:三网融合能推动大部制改革 亦菲:海地救灾再现中国大国风范 金奇:中国出口已不再依赖美国? 龙跃:一季度股市机会仍大于风险 张翔:短线箱体震荡把握业绩主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中国新车消费市场规模超过美国的时间可能比想象的要快,这一天将在2015年来临。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0万辆,比今年翻一番。届时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至少1.85亿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高速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将给能源和环保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同时继续提高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技术进步将促使中国汽车工业缩小同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 如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思路,我国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突破,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2020年,我国汽车出口占整个国内生产的比例将会由去年的7.3%提高到20%左右。伴随着汽车的大量出口,中国将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的大众品牌。 10年前,中国有110家整车生产企业,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占整个国内产量的44%。2008年,国内整车生产企业数虽然降到82家,但三大集团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只提高不到五个百分点,为48.7%。未来10年,三大集团在国内的地位有可能面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的挑战。 趋势之三:能源消费居世界第一 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差距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 未来1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只有日本和西欧国家的一半,不到美国的1/3,相当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的比例将从目前3%提高到2020年的20%。 我国能源政策将面临巨大压力,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呼声将逐渐高涨。国内民众环保意识也将明显加强。两者将共同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变,经济结构向低碳化转变。 近年,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自2004年的1.6逐渐回落,2008年降至0.44,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型经济体极其罕见。如果这一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超低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够维持,今后10年我国GDP平均增长8%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将年均增长约4%,至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4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32亿桶原油,接近美、英、法、德、意的总和。 国内能源的增产将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近20%需要通过进口满足。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净进口将超过八亿吨标煤,相当于5.6亿桶油当量,约占全球能源出口总量的1/5。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将快速推高能源价格。以石油为例,10年后原油价格将冲上200美元/桶(2008年不变价),至少牢牢站稳在150美元/桶以上。煤炭、天然气、液化气以及铀的实际价格比今天翻番也基本没有悬念。 能源消费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后10年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将超过恐怖主义成为头号国际议题。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0年至2008年,全球能源年消费增加约20亿桶油当量,其中我国消费增量占一半以上。 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乃至太阳能等非碳基能源,并大力发展和推广硫回收、碳捕集等清洁能源技术,是我国走出能源困境的唯一出路。预计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 趋势之四: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 银行杠杆化产品将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10年,我国商业银行将从传统以“融资中介”为核心向以“财富管理”为核心转变,零售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目前对银行利润贡献最大的对公业务占比将明显下降。 未来银行将减少对靠存款筹集资金的依赖,金融创新带来的高杠杆化金融衍生品将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传统银行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将逐渐让位于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 未来银行对客户的意义不再是“存钱罐”和“贷款批发商”,而是以银行业务为核心,辐射保险、证券、基金、产权经营等多个领域的“金融百货公司”。对客户的财富资产管理将是银行最核心的业务。 未来银行在代客理财时,投资领域将从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领域扩展到结构性衍生品、商品乃至艺术品。 银行将不再以柜台服务为主,目前在银行网点供客户缴费、存取款、查询的金融终端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网上银行将完成过去只能在银行网点办理的各种业务。作为银行为客户推出的最便捷的支付工具,银行卡在功能和外型上将有大的飞跃。 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向银行渗透,出于追求规模经济和分散风险的考虑,大银行不得不采取兼并、收购等手段,扩大自身规模,以提高竞争力,由此将催生一批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从事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作为金融加速器,银行杠杆化产品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银行消费信贷推动消费者杠杆化率提高,对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转型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趋势之五: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 创新将促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未来10年,中国将由纺织工业大国跃变为强国。在纺织服装市场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家用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扩展将尤为引人注目。就纤维消费总量而言,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将“三分天下”。 作为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服装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未来10年服装更加多元化是不容置疑的趋势,休闲生活理念将更广泛更深入地渗入服装消费,人们更加追求通过服装显示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品位。 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前景未可限量。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服装企业数从仅约两万家增加到近30万家,从业人员从不到百万增加到超过400万,服装产量从不到20亿件增加到超过200亿件,服装出口从约10亿美元发展到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成衣出口总量占全球出口总量份额超过三成。目前我国城镇人均衣着支出超过1000元,是农村居民的五倍以上。未来城乡服装消费市场都将呈现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对于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目前我国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纤维的比重为53:33:14,与本世纪初的68:22:10相比,服装占比明显下降,预计10年后,这一比例将演化为40:35:25,类似于当今欧美国家“三分天下”的格局。 未来10年,我国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未来10年,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本世纪头20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纺织工业产业规模将保持增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产业结构得以优化提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将突破4000万吨,保持在全球总加工量中40%的比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